【同心抗疫】殘障人士難購防疫用品不敢出門 輪椅義工組隊趕製逾700布口罩贈同路人
發布時間: 2020/03/26 18:17
全城鬧口罩荒,在大家到處排口罩、搶防疫物資之際,有一群輪椅人士早於2月中組成縫紉組,製布口罩贈予同路人。他們說:「幫到人自己都開心。」面對資源短缺,他們便自發生產。
縫紉組的核心成員約8人,其中4位是輪椅人士。之所以會有這個計劃,因自強協會恆常設有輪椅美工師,為輪椅人士提供維修、製車袋、防水雨蓋等配件,故面對是次疫情,協會就嘗試製布口罩。
身為會員的阿金和少玲一個住堅尼地城,一個住海怡,而協會位於九龍灣,來回交通時間達3小時。二人仍堅持每周做義工,只為幫助其他「四輪之友」。
不斷改良口罩 精益求精
初期要開會討論物資、製作方法、款式等,讓大家有個概念。但縫紉對義工而言是新鮮事,簡單車條直線還可,其他工序則沒太多認識,由零開始做學徒。阿金說:「技巧易學難精,最難是控制機器,因為都是老爺機。」
一周工作3日,每次6小時,由首星期貨量不足十個,阿金和少玲花個多星期才開始「上手」,現時一日可生產約30個。
義工每人負責一個工序,放鐵線、放橡筋、車線、打摺等,完成後會做品質測試,摺位或左右不對稱、線不直、起角就要重做,品質嚴格把關,合格的話才會徹底消毒再包裝。少玲和阿金坦言縫紉非常費神,每日完工後都十分疲累:「返屋企即刻落床,飯都唔食住。」
另一位義工麗嫦是健全人士,在縫紉廠的紙版部工作多年,熟悉「打版」等工序。她曾與協會義工一同到旺角、深水埗選布料,由街頭行到街尾,行足一日。
差不多每間店都逛過,了解哪間的物料最好才會買。要即場試,看看布料是否氣,又要用水噴,測試是否防水。
布口罩款式、物料不斷改良,因應義工們的體驗而修改,現時已發展至第3代,務求達到更佳的防水、透氣度,而且需要切合大部分人的臉型,盡量貼面、不留空隙。
個半月生產700多個
他們的目標為於兩個月內,生產共1200個布口罩,少玲說:「初期都搲晒頭,千二個要做多久?」但大家齊心合力,而外界亦有不少健全人士,得悉她們在製作布口罩之後,主動請纓、拿物料回家縫製,使個多月已有700多個成品,自強協會終可開始分批派發予全港400多個輪椅會員。
看到努力的成果,少玲指相當興奮和開心,因為真的成事了。「能在預期之內做到,分發予有需要的人,好有滿足感。」
不過布口罩始終與外科口罩有別,他們的包裝內附有一張提示,提醒用家口罩防水、塵、飛沫,但不防病毒,只能作後備用,不可取代外科口罩。同時會有清洗指引、使用時長等建議。阿金說:
在高危地方一定要用外科口罩,平時落街、飲茶、去公園,才可戴布口罩。
疫情嚴重影響生活
由於輪椅人士不便出外,疫情肆虐更需減少外出,購買物資是一大困難。故布口罩的消息,對他們而言是一大喜訊。少玲說:「他們聽到消息已經好興奮、好期待。雖然現時外面的口罩多了,但有好多人都需要,亦不輕易買到。尤其現時口罩好貴,不少朋友收入不多,甚至是綜援人士,哪可能買到百多二百元的一盒口罩?」
不少殘疾人士因疫情而躲在家中,又不看新聞或網絡消息,物資支援就更加迫切。阿金補充:
外出已是風險,要跟別人一齊排隊購買,別人不歧視你都偷笑了,根本無得爭,也爭不了。
「山窮水盡」的情況,少玲感受最深。試過因屋苑附近的防疫物資全部售罄,少玲在灣仔一間藥房取籌排口罩,100元20個。排了10多分鐘,進店之際,才發現門口有一級,輪椅進不了。惟店內收錢,門外收籌發口罩。
程序上必先要進店付款,才能拿口罩。但人又太多,店員及附近的健全人士都沒有幫忙。「沒人幫到你,因為他根本不想應酬你。我一個人佔3、4個身位,已經阻礙了他的地方,不想要人(店員)難做,那我就走吧。」
本應屬於自己的權利,卻因一小級而受阻,少玲指已習以為常,雖然常常都會難過,但要自我調節心態。
香港有好心人,但不太多,已習慣了別人不會幫忙。感覺當然不舒服啦,但『鬼叫你跛呀』,不過好快沒事,不然沒調節好的話,屈住就會病、會抑鬱。那就多點出來做義工,跟同病相憐的人聊聊天。
香港許多餐廳、店鋪門前都有一級樓梯,輪椅無法入內。無障礙設施爭取了20多年,都沒太大進展,相比起花10多分鐘排口罩但買不了,這可能已算是一件小事。少玲微笑道:「後來回想,價錢還是太貴,不太值得。」
殘而不廢 以助人為樂
社會上的支援不算多,幸而不少社福機構捐贈大量防疫物資,自強協會亦會到港九各區派發,好讓輪椅人士應急。這份社區互助的精神,使阿金、少玲能義工都渴望出一分力,趁有能力就為他人付出。
未做義工之前,阿金早在YouTube上了20多條影片,學車布口罩,送給親戚、朋友,至今仍有「接Order」,產量超過30個。除此之外,她偶爾也會教手工班、玩非洲鼓等。
回饋社會,知道自己殘而不廢。因為施比受更有福,助人為快樂之本嘛,幫到人自己都開心。
好多人少少事就會倚賴別人幫忙,但其實自己都做到。若未來這裏停工,有朋友需要我車布口罩,我都會做。
少玲獨居,家中只有她和工人姐姐。來協會做義工,能見朋友又可幫人,十分快樂。「以前怎會懂縫紉?現在學到東西,覺得自己有貢獻,有份成功感。有好多人比自己情況更差,如體力不夠,連坐也坐不了,既然自己有活動能力、有體力,又有時間,就去幫人。」
記者:吳霆俊